受供应收紧与成本推动双重影响,国内液碱市场价格自10月中旬以来持续攀升,截至11月15日,32%离子膜液碱均价报1250元/吨,单月涨幅达22%,创2021年以来新高,下游造纸、氧化铝等行业面临成本重压,部分企业已启动应急替代计划。
供应端:检修潮叠加出口激增引发短缺
10月以来,山东、江苏等地8家大型氯碱企业集中检修,涉及产能超200万吨/年,叠加印度等国订单激增导致出口量同比增长45%,区域性货源紧张局面加剧。隆众资讯分析师指出,当前液碱工厂库存降至5天以下,低于安全线水平。
下游承压:造纸企业改用片碱,氧化铝厂探索石灰中和工艺
价格暴涨直接冲击成本结构——每吨造纸用液碱成本增加约200元,迫使头部纸企将部分液碱需求转向溶解性稍差但价格稳定的片碱;氧化铝行业则紧急测试石灰乳替代部分液碱进行铝土矿溶出,某大型铝企技术负责人透露,替代方案可使单吨氧化铝碱耗下降15%,但需承担产品质量波动风险。
市场展望:高价或延续至明年一季度
业内预计,随着12月北方氯碱企业进入冬季限产期,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不过,下游替代需求增加及进口液碱陆续到港或缓解部分压力。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提醒,企业需警惕盲目扩产导致的产能过剩风险,建议加快液碱-氯气平衡技术研发以增强产业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