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地应急管理部门针对盐酸等高危化学品展开拉网式安全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检查相关企业230余家,发现隐患412处,3家企业因违规储存、运输盐酸被立案查处,暴露出行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违规操作触目惊心:无资质运输、露天堆放成通病
在浙江某化工园区,执法人员发现一家企业将30吨浓度31%的盐酸露天堆放在无防渗措施的空地上,且未设置警示标识;山东某物流公司使用普通货车跨省运输盐酸,驾驶员未取得危化品从业资格证。应急管理部专家指出,盐酸虽属中低毒性化学品,但其强腐蚀性易引发泄漏、火灾等次生灾害,违规操作无异于“埋下定时炸弹”。
技术漏洞加剧风险:监测设备形同虚设
检查中还发现,部分企业储罐区可燃气体报警器未定期校准、应急冲洗系统水量不足,甚至存在私自关闭安全联锁装置等严重问题。某被立案企业负责人承认,为节省成本,其盐酸储罐未安装自动切断阀,一旦发生泄漏将无法及时控制。
重拳整治:违法成本大幅提高
根据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违规储存运输盐酸的企业将面临最高2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许可证。目前,3家涉案企业已被责令停产整顿,其违法案例将被纳入全国危化品企业信用档案。
应急管理部提示,相关企业须在12月底前完成自查自纠,重点排查储罐材质耐腐蚀性、运输车辆资质及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公众如发现盐酸泄漏等安全隐患,可拨打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